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116章 自身悟道入红楼梦

妙,按汉字的组字法,可以拆分为“少”和“女”,少女不但处于妙龄,而且是纯真、纯洁的象征,这里用在道中,可以理解为天地的本始。“徼”的本义为边界,这里引申为开端、端倪的意思。在这里,不论是常无还是常有,都只是对宇宙大道中的某一状态的描述,还停留在概念这一层面上,都是名。常无在前而常有在后,所以概念的“相名”也就不同了,但它们都是由大道生出来的,都是对大道的发展和变化,统称为“玄”。玄意为深奥而不可理解、不可测知。“大道无形”,变化多端,变化来变化去,就构成了天地万物的“众妙”,即老子所谓“玄之又玄,众妙之门”。

其实,我们不难发现,最初只是简单的解释了几个概念:道的概念、名的概念、无和有的概念、妙和徼的概念、玄的概念。这些概念统称为“名”,借用老子的一句话“名可名,非常名”来说,这些概念并没有真正地揭示出道的真正内涵,这是因为“道可道,非常道”,任何言语和文字都无法揭示出道的真义。

经过不断演化总结悟道,道无非起源于意念。意念就像看、听、说等一样成为一种常态,心诚则万事万物皆可感知。只有最真诚的感知,才能领悟天地万物的变化发展,知晓天理,与天地合为一体。事天、知天、顺天方能修天而致天,正所谓,道可道,非恒道。名可名,非恒名。能被说出口的都不是恒古不变的,能被形容的都是能够被感知的,而道在可以被感知的时候才是可以参悟的。当你不能悟道的时候就是灵魂还没达到一定水准,意念未能出窍,心不诚则不灵。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一开始冲劲十足,境界跨越如鱼得水,而到后面则停滞不前,那是心出现了偏差感知不到灵魂所在,自然就不能感悟天地,跟不上事物发展的变化。

历史上关于唯心、唯物,客观、主观,静、动之间的关系层出不穷。有些人简单的相信圣人之言,认为凡是圣人之言皆对;有些人则相信自己的选择,向圣人挑战。种种迹象表明以圣人为标准的都没能超过圣人,而以圣人为基踩在圣人的肩膀上的则有机会超越自我,最后悟道成圣。

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,与天地万物、芸芸众生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,只要是适合自己的,都可以为我所用。因此,在修炼过程中,我们对于先贤,可以借鉴其思想和感悟,而不应迷信甚至机械的套用。一旦盲目崇拜则必然成为成功路上的绊脚石,圣人之言之所以能成为经典那是因为他本身就不迷信不崇拜,是一个独立的存在,是一种与众不同的本源,我们必须有所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