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233章 学习中医四大经典

六个月后,针对最近传授,马代维提了几个问题,姬叶光都回答的不错。

“现有一病人恶寒发热、无汗而喘、头痛、脉浮紧。其辩证是风寒表实证,择用麻黄汤治疗。现你来分析下哪是君、哪是臣、佐、使?”

“麻黄汤,主要药材由麻黄、桂枝、杏仁、甘草组成。方中之麻黄,辛温,发汗解表,以除其病因(风寒)而治主证为主药;至于桂枝,辛甘温,温经解肌,协助麻黄增强发汗解表之功,为辅药;杏仁,甘苦温,助麻黄宣肺平喘,以治咳喘之兼证为佐药;甘草,甘温,调和诸药为使药。”

“不错,这段时间还算用心。但也要谨记,并不是所有的方剂都是有主药、辅药等四个成分,如芍药甘草汤,就只有主、辅药;独参汤,只有主药人参。好了,接下来,开始学习《伤寒论》。”

“是,父亲。”此时的姬叶光无比兴奋,总算是开始步入正式的‘看病’环节,并不是简单的陪诊,只是看看评论和讨教下药材的使用。

《伤寒论》是一书所运用的辩证论治原则和方法,不仅确立了中医诊治疾病的规范,其记述的理法方药相结合的辨治经验,对中医临证医学的发展影响极其深远,所记载的大量复方,组方严谨,疗效显着,更被称作“众方之祖”。

所有行医之人,无不以学习伤寒论为荣,无不以学习伤寒论为基。

“首先我们要了解辨脉法。脉有阴阳,何谓也?”

脉象有阴脉和阳脉的分别,指的各是什么?

大体说来,凡脉象表现为大、浮、数、动、滑的,为有余之脉,属于阳脉;凡脉象沉、涩、弱、弦、微的,为不足之脉,属于阴脉。凡阴性病症出现阳脉的,这是正能胜邪,疾病向愈,预后良好;凡阳性病症出现阴脉的,这是正不胜邪,多属危候。

“脉有阳结、阴结者,何以别之?”

脉浮而数,能进食,大便秘结的,这是阳热实证,叫阳结,到第十七天病情应当加重。脉沉而迟,不能进食,身体沉重,大便反而结硬不通的,叫阴结,到第十四天病情应当加重。

说明阳结、阴结的脉症特征,及对病情转剧日期的推断。

阳结症,是由于阳气偏胜而阴不足,所以脉浮数,阳胜故能食,阴不足以济阳,故大便秘结。阴结症,是由于阴气偏胜而阳不足,所以脉沉迟,阴胜故不能食而身重,阳不足以化阴,故大便反硬。关于预后推断,大多数注家据传经日期与阴阳相互制约之理来解释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